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详情

翻译·中国 | 人物专访:资深翻译家周光熙

发布日期:2023-06-29 发布人:中译公司

2023年春天,恰逢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五十周年华诞,值此良时,中译公司特别推出“翻译·中国 | 人物专访”栏目,盛邀翻译大家笑谈翻译往事,探讨翻译精神,指点翻译前景,与中译公司一起奖掖后进,携手促进当代中国翻译事业的繁荣兴旺。

本期人物,资深翻译家周光熙。

人物介绍

•  周光熙,1930年2月出生,1952年从事翻译工作,擅长英语,译审。

•  1952-1969年,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国际部从事口译工作,曾为国家领导人担任口译。1954-1955年,为林业部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四届世界森林会议以及科学院代表团出席印度科协第四十二届年会做口译。

•  1977年以后,在中译公司从事联合国会议文件的翻译和校订工作。1980-1985年赴瑞士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中文科任翻译,1994年应聘任审校。

主要译著:《皮革和革制品工业对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影响》《海上船舶及货物保险》《多式联运集装箱收费规则范本》等。

校订的联合国出版物:《联合国手册第十版》(合校)、《世界经济概览》(合校)、《巴基斯坦问题的根源与演变》《裁军年鉴》第11-15卷、《人权问题与答案》等。其他出版物有《儿童百科全书》《理想人生—强人的七种习性》《国际商业协议指南》《小百科全书》(合校)、《艾柯卡隐秘》(合译)、《临床医疗手册》(合译)和《往日的故事》等。

•  2005年9月,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称号。

翻译公司

周光熙

从外语学习到口译

中译公司:周老师,您好。您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外语系,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一批大学毕业生。当时的大学外语教育是如何进行的,您的学习和生活是怎样的?

周光熙:我父亲是南京青年会中学校长,这个学校英语不错,我从小受父亲影响,所以,我的英语相对来说比其他学科好一些,报考外语系也能发挥一技之长。

我在中学时就开始练习简单的口语,高中时会参加一些演讲比赛,不过也只是停留在背诵层面。解放后,我父亲调入了南京外语学院,日常讲话都需要用英语,这个时候英语学习慢慢开始有了改变,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当时,我所在的南京大学的老师大多是外教,所以,我们在学校得到的口语锻炼机会也是比较多的。

中译公司:您于1952年至1969年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国际部担任口译,当时的工作涉及哪些方面,您主要和哪些人员及部门打交道呢?

周光熙:1952年,我被分配到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国际部。当时,中华全国总工会作为民间组织与其他国家的工会组织进行联系工作。我所处的科室主要用英语与印度等国家的工会进行联系,每年五一、十一这两个重大的节日都会邀请他们来华访问,白天带领外宾参观,了解其生活情况,晚上开会总结外宾的参观情况,并报告给中央。那时的工作非常忙碌,很少睡觉,但大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所以即使再累,再辛苦,大家都保持着积极的工作状态。

中译公司:您曾为国家领导人担任口译,为领导人做翻译,需要做哪些准备?

周光熙:我主要负责印度的联系工作,对印度比较熟悉,那时有个印度的医疗代表团来华访问,由于没有合适的翻译,我就被调去帮忙,做了这次会见的口译。当时,我们需要将代表团的具体情况向领导汇报,并整理出代表团可能要问的问题,以及领导需要介绍的问题,用词方面也需要特别注意,不过专业词汇相对较少,所以那时的翻译任务相对比较轻松,但是需要专门领域的人才来翻译,比如印度用语的一些注意事项、印度的一些风俗习惯等,所以我也经常会外派印度作口译工作。

中译公司

1964年,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巴基斯坦工会代表,周光熙做口译(左二)

从口译到笔译

中译公司:您在1954-1955年作为代表团成员参加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机构的相关会议,并承担口译工作,1977年开始在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处(现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从事联合国文件的翻译和校订工作,后来一直在做笔译。从口译到笔译,这个转变对您有什么影响,您是如何应对这种变化的?

周光熙:1954年,林业部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四届世界森林会议,我作为口译员随着代表团出访了印度,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出国。这次会议期间,除了林业,我们也接触了其他各方面的内容,出席大会前,我们都会把报告翻译好,做好准备工作。

中译翻译

1954年,周光熙在印度参加联合国第四届世界森林会议( 第二排左四)

后来,我跟随科学院代表团出席印度科协第四十二届年会,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化学、医学等专业词汇,不过当时有专业领域人才负责这些词汇的解读,我主要负责公共英语方面的翻译。

1977年,我被分配到北京对外翻译处,从事联合国文件的翻译。最初,联合国的积压文件是由各个大学的教授们来翻译,我们将这些翻好的文件汇总并进行审校,检查无误后,我们会把这些文件打印出来,发送至联合国。

我在做口译期间,也不是天天都有口译任务,所以平时也会做笔译方面的工作,比如写报告、做研究等,我们那时的研究工作相当于现在大学里研究所的工作性质,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所以基本是口译和笔译都会涉及的。

中译公司:您是中译公司首批派往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的译员,能给我们讲讲当时在那里工作的经历吗?翻译联合国文件有哪些要求,有什么资料可供参考,您在工作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周光熙:1980-1985年,我在瑞士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中文科任翻译,我和另外两个同事也是中译公司首次派往日内瓦办事处工作的翻译,我们都是经过考试合格后被录用的,从而也获得了长期在那里工作的机会,我们所有与联合国签合同的工作人员都要以国际组织职员的名义进行宣誓。

联合国支付给我们的是美元工资,我们个人拿其中的一部分,大部分上交公司,所以每隔一两个月,我们就往公司寄钱。这样,我们这些前往联合国工作的人员给国家创收了外汇。在80年代,中译公司是国家创汇大户之一。

联合国文件主要会涉及一些专业的领域,比如在翻译法律领域文件时,就需要对法律的相关知识有很清晰的了解,也要多向专业人士请教。当时没有网络,查生词不太方便,但联合国有一套词汇卡片,这个对于我们翻译联合国文件时帮助很大。回国后,我建议联合国机构在给我们发稿子的时候,一并把相关的词汇也发来,这样,我们就逐渐积累,建立起了自己的词汇库。

当时一起共事的陈公绰老师,学问很好,对法律方面研究很深,他会给我们讲关于法律、法律翻译的知识,大家一起学习、讨论,氛围很好,同事们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中译培训

周光熙与同事在联合国日内瓦办公楼前合影

(从左到右,第一排许季鸿、陈公绰、张加珠,

第二排罗进德、贾辉丰、贾瀚铭、周光熙)

中译公司:周老师,您退休后都有哪些爱好?

周光熙:退休后,我每年都会看书,看书是我觉得最愉快的事情,而且越看越想看,因为看书帮助我增长了知识,如《鲁迅全集》《莎士比亚全集》《马可波罗记》《哈利波特》《老舍全集》《冰心全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涉及文学、历史等各个方面,中文和英文书都有。

我从进大学开始,每读一本书,就记下一个,所以我有一个读书的书单,记录了从1947到2022年看过的所有书,这是我一直坚持的习惯。

翻译培训

catti培训

catti口译

catti笔译

周光熙读书记录(包括书名、作者、字数、出版年份等书籍信息,以及读书时间和地点)

在读书过程中,由于职业习惯,如果发现文中有翻译问题,我会记录下来,并把修改意见发给出版社。

去年,我把《英华大词典》从头到尾全部看了一遍,共1613页,543万字,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看了。我连续不断地看,有些字确实不知道,很多字都是不认识的,特别是在语法上面有很多的规则。我觉得看字典不一定每一个人都得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当然看还是有好处的。

英语培训

《英华大词典》勘误表(部分)

中译公司:作为老一辈中译人,您对公司和年轻一代的翻译工作者有什么期许和想说的话?

周光熙:今年是中译公司五十周年,我希望公司可以继续砥砺前行,也希望所有同仁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专题新闻:

· 翻译·中国 | 中译公司大事记(2006-2008)

· 翻译·中国 | 中译公司大事记(2003-2005)

· 翻译·中国 | 人物专访:资深翻译家赵慧先

· 翻译·中国 | 中译公司大事记(1997-2002)

· 翻译·中国 | 人物专访:资深翻译家严修莹